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3-21
道路行为侵犯了财产权,会导致包括毁损在内的财产损害。对于修复后的车辆减值是否应该赔偿,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存在争议。反对者认为,对于受损车辆而言,已经进行了修复,损失基本上得到了弥补,而车辆减值损失并没有明确体现在现实中。此外,在事故民事赔偿案件中主张车辆减值损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然而,也有人认为车辆减值损失应该纳入赔偿范围:
车辆因交通事故而受损,尽管已经修复,但其使用寿命、安全性能、舒适性和性能都会降低。而且,在汽车交易市场上,经历过交通事故的车辆的估价显然比没有事故的车辆要低。这种价值差额是客观存在的,属于民法上的损失范畴,受害人的权益应该得到救济。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和法规尚未明确规定车辆减值损失的赔偿,但并不完全否认车辆减值损失的存在。从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受害人要求赔偿是合理且合法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的个人或法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民法中规定的侵权损害对象不仅包括权利,还包括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利益。只要车辆减值损失符合民法上损失的构成条件,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车辆减值损失属于民法范畴的损失,当事人可以主张权利,获得对侵权造成的全部损失的救济。对于车辆减值损失的金额认定,应依据法定的价格评估部门的评估结果来裁决,法官不得随意决定。
在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完毕后,受损车辆和物品需要进行损失价格鉴定的,当事人或代理人应前往处理机关委托鉴定小组进行鉴定工作。涉及投保的车辆和物品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处理,否则由当事人或代理人自行承担争议问题的责任。
鉴定小组收到鉴定委托书后,向事故当事人或代理人发出现场勘估通知。如果事故当事人未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的勘估鉴定场所,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现场勘估的参与权利。
鉴定人员在现场勘估时记录受损车辆或物品的损坏状况、更换或修复项目,并邀请相关当事人进行核对并签署确认或提出异议。
鉴定小组根据规定的鉴定准则进行损失价格鉴定后,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车主或物主应按省规定的标准缴交鉴定费,并领取鉴定书和鉴定费发票。鉴定费由车主或物主先行垫付,待事故结案后由事故责任人按照处理机关确定的责任比例承担。
经事故处理机关确认后,《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书》成为事故结案时确定损害赔偿的合法依据。如果事故当事人对确认后的鉴定结论不服或有异议,可以在收到鉴定书后的5天内向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中心申请重新鉴定。
交通事故的车主或其指定代理人有权在鉴定数额范围内自行选择有技术资质的维修厂进行修复,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强制指定厂家进行修复。更换的零部件应与评估鉴定书的要求相符,维修厂不得以次充好。维修厂应对鉴定书列明的维修项目和更换零部件作出质量承诺,并按照《汽车维修合同实施细则》的规定与车主签订维修合同。如果出现维修质量问题,车主可以向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价格鉴定中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