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3-21
1. 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 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4. 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第十六条规定了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下,应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1. 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是在电子签名过程中使用的与电子签名人相关的字符、编码等数据。只有通过判断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的归属,才能确定电子签名与签名人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如果电子签名制作数据被他人占有,生成的电子签名可能与签名人的意愿不符,因此不能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2. 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这一要求指明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在签署过程中应由签名人自主控制。无论是签名人自己还是委托他人代为签署,只要签名人拥有实质上的控制权,其签署行为就满足法律要求。
3.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通过数字签名技术签署的电子签名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验证发件人发送的数据是否被篡改。如果发现发件人的数字签名在签署后被更改过,则该签名不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4. 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电子签名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确认签名人认可数据电文的内容。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子签名在技术上必须能够防止数据电文被篡改。如果电子签名人根据一定的技术手段签署了数据电文,但被他人篡改而无法被发现,将无法解决法律纠纷,也无法保护电子签名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满足可靠的电子签名要求,必须能够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电子签名才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并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