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9
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案件是指在海上(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业过程中,因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所引起的海事赔偿案件。该案件的主体、客体和法律事实具有涉外因素。伤残者本人、死亡者遗属均有权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伤亡者所在单位可以支持伤残者及死亡者遗属向法院起诉。
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损害的发生完全是因一方的过错造成的,由该过错方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责任将按照过错程度比例分别承担。如果过错程度比例难以确定,将由各方平均承担责任。如果两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侵害人将承担连带责任。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救助人等的受雇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第三者伤亡的,由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承租人或救助人承担赔偿责任。
(一)收入损失:根据伤残者受伤致残之前的实际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如果受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将按受伤、致残之前的实际收入全额赔偿;如果受伤、致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将按受伤、致残前后的实际收入差额赔偿。
(二)医疗、护理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诊断费、治疗医药费、住院费等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期间必需陪护人的合理费用和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所雇请的护理人的费用。
(三)安抚费:对受伤致残者的精神损失所给予的补偿。根据伤势轻重、伤痛情况、残废程度,并考虑其年龄、职业等因素作一次性的赔付。
(四)其他必要的费用:包括运送伤残人员的交通、食宿之合理费用、伤愈前的营养费、补救性治疗(整容、镶牙等)费、残疾用具(假肢、代步车等)费、医疗期间陪住家属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合理支出。
(一)收入损失:根据死者生前的综合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损失。收入损失=(年收入-年个人生活费)×死亡时起至退休的年数+退休收入×10。死者年个人生活费占年收入的25%—30%。
(二)医疗、护理费:具体内容参见前条第(二)项。
(三)安抚费:对死者遗属的精神损失所给予的补偿。
(四)丧葬费:包括运尸、火化、骨灰盒和一期骨灰存放费等合理支出。但以死者生前六个月的收入总额为限。
(五)其他必要的费用:包括寻找尸体、遗属的交通、食宿及误工等合理费用。
受伤者的收入损失计算到伤愈为止;致残者的收入损失计算到70岁;死亡者的收入损失计算到70岁。如果70岁以上致残或死亡,其计算收入损失的年限不足5年,按5年计算,并予以一次性赔付(综合考虑利率及物价上涨因素)。
如果伤亡者本人无固定工资收入,其收入损失可比照同岗位、同工种、同职务的人员工资标准,或按其所在地区正常年度内的收入计算。如果伤亡者为待业人员及其他无固定工资收入者,将按其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计算。如果伤亡者为未成年人,可参照以18岁为起点计算的标准。对于我国公民,其对外索赔的标准可参照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对外索赔工资标准处理。
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为每人80万元人民币。
赔偿费应赔付给死者遗属、伤残者本人。伤亡者所在单位或其他单位或个人为处理伤亡事故所垫付的费用,应从赔偿费中返还。
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在同一国家有住所的,可以适用当事人本国法律或住所地法律。
本规定自1992年7月1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