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6
破产宣告对于破产案件的效果是将其转入破产清算程序。在破产案件受理后,破产宣告以前,债务人仍有机会通过和解或其他方式(如取得担保、在短期内清偿债务)避免破产清算。然而,一旦破产宣告,破产案件将不可逆转地进入清算程序。
破产宣告对债务人产生身份和财产方面的一系列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 债务人成为破产人:在我国,被申请破产的企业,在破产宣告前被称为债务人,在破产宣告后被称为破产企业。破产企业的身份即为破产人,也就是指民事权利受到破产程序拘束的个体。
② 债务人财产成为破产财产:破产宣告后,债务人的财产将成为破产财产,即由管理人占有、处分并用于破产分配的财产。破产财产作为一个财产集合体,受到破产法相关规定的保护。
③ 债务人丧失对财产和事务的管理权:破产宣告后,债务人的财产和事务必须全部置于管理人的控制之下。因此,债务人自行管理的重整程序在破产宣告后转为清算程序,或者和解协议生效后经破产宣告转为破产清算的,债务人应及时向管理人移交财产和事务。原则上,破产宣告后应停止破产人的业务活动,但如果继续经营有助于破产财产的保值增值,并符合债权人利益,人民法院可以许可。
对债权人而言,破产宣告使他们获得了行使权利的特别许可。在破产宣告前,所有的债权请求都处于冻结状态。破产宣告后,根据破产程序的规定,债权人可以获得对破产宣告以前因原因而产生的债权请求的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