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28
在《劳动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进行随意约定,并据此终止劳动合同,导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提前终止,无法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此外,在劳动者退休、死亡或用人单位破产等情况下,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进行了调整。
劳动合同只能因法定情形而终止,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使约定了,该约定也无效。
除劳动合同期满外,劳动合同的法定终止情形还包括:
此外,《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附条件的合同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条件可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
生效条件也称为停止条件或延缓条件,指合同生效的条件。在附生效条件的合同中,虽然合同已经成立,但并不发生效力。只有在条件成就时,权利人才能行使权利,义务人才应履行义务。
解除条件也称为消灭条件,指合同失去效力的条件。在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中,合同在条件成就后即失去效力。
条件与负担不同,条件是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具有控制合同效力的功能。而负担是合同义务,必须履行。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应依靠事实的自然发展,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或促成条件的成就。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如果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视为条件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