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的终止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约定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3-28

 
415615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的当事人需要按合同的要求履行合同,而订立的合同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终止的,那么合同终止条件双方能约定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在《劳动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进行随意约定,并据此终止劳动合同,导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被提前终止,无法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权益。此外,在劳动者退休、死亡或用人单位破产等情况下,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终止的调整

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进行了调整。

取消约定终止条件的规定

劳动合同只能因法定情形而终止,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即使约定了,该约定也无效。

新增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的情形

除劳动合同期满外,劳动合同的法定终止情形还包括:

  1.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 劳动者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失踪;
  3.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4.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外,《劳动合同法》补充规定,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附条件的合同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附条件的合同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条件可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

生效条件

生效条件也称为停止条件或延缓条件,指合同生效的条件。在附生效条件的合同中,虽然合同已经成立,但并不发生效力。只有在条件成就时,权利人才能行使权利,义务人才应履行义务。

解除条件

解除条件也称为消灭条件,指合同失去效力的条件。在附解除条件的合同中,合同在条件成就后即失去效力。

条件与负担不同,条件是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具有控制合同效力的功能。而负担是合同义务,必须履行。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应依靠事实的自然发展,当事人不应以自己的行为阻止或促成条件的成就。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如果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视为条件不成就。

延伸阅读
  1. 老年人劳动关系的确定
  2. 劳动合同终止有补偿吗
  3. 员工离职类型及法律规定
  4. 企业可裁员的情形
  5. 小孙是否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解除合同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
  2. 提存债务怎么清偿?解读法院要求的步骤与措施?
  3. 提存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 提存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 超过20年无人认领?提存标的的最佳处理方法?
  6.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7. 合同提存期限有多长时间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