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我国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8

 
415583

1、证明法律行为

公证机构的基本业务之一是证明法律行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行为。常见的法律行为包括各种经济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贷款合同等)、民事协议(如赠与协议、财产分割协议等)、收养和认领亲子、继承以及各种单方法律行为(如遗嘱、委托、赠与等)。此外,公证机构还可以参与特定和不特定多数人参与的现场活动(如招标投标、拍卖、抽签、摇奖等)。

2、证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公证机构还可以证明除法律行为之外,对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有一定影响的客观事实,即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这些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如出生、死亡、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以及其他法律事实(如亲属关系、婚姻状况、学历、经历、职称、身份等)。

3、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公证机构还可以证明具有特殊意义或作用的文件、证书、各种文字材料,这些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包括法人营业执照、董事会决议、专利注册证书、商标注册证书、公司章程、各种表格、记录、纪要等。

4、赋予债权文书以强制执行效力

根据相关规定,公证机构可以证明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具体而言,如果债权文书以给付一定货币、物品或有价证券为内容,并明确规定债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受强制执行的意思表示,公证机构可以证明其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文书中规定的义务时,债权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5、保全证据

公证机构还负责保全证据的工作。即在诉讼发生之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收集、固定并保管可能灭失、毁损或以后难以收集到的证据。

6、提存

提存是指债务已到清偿期限,由于债权人方面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给付义务时,债务人将给付标的物提交给公证机构,再由公证机构转交给债权人的行为。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提存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当事人在达成交易时,如果规定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给付标的物,债务人可以约定预先将给付标的物的全部或一部分提存到公证机构,待条件具备时,由公证机构将给付标的物交付给债权人。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公证处的介绍
  2. 全权委托公证的法律效力
  3. 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概念和特征
  4. 最新房屋强制执行公证效力的法律意义
  5. 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问题
  6. 移动公证:电子证据的法律作用和功能
  7. 买房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