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案的定义与判定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刑事赔偿法律知识

刑事错案的定义与判定标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4

 
414824

客观说

根据客观说,刑事错案的判定应基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只有当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事实不符时,才能认定为刑事错案。

主观说

根据主观说,刑事错案的判定应基于司法人员的主观过错。即使案件处理结果与事实相符,只要司法人员存在主观过错,也应认定为刑事错案。

主客观统一说

根据主客观统一说,刑事错案的判定应综合考虑主观过错和客观结果。判定标准应包括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办案人员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为了解决上述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学者提出了"三重标准说",即刑事错案纠正、错案赔偿和错案追究三重标准。

刑事错案的特点

恶性犯罪案件

我国刑事错案多发生在性质恶劣的暴力犯罪案件中,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等。这是因为这些犯罪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给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带来很大压力。同时,这类案件容易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一旦出现错误,更容易被揭露。

受害者文化程度较低

刑事错案的受害者大多是社会底层民众,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不太了解。缺乏法律素养使他们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往往不知所措,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疑罪从有的结果

刑事错案多为疑罪从有的结果,即无法证明被告人有罪也无法证明被告人无罪的疑案。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法院往往选择疑罪从轻的折中判决,给未来留有挽回的余地。

严重的伤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刑事错案对被害人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被追诉者在错误的司法处理下,可能失去财产、人身自由甚至生命。被害人的身体和财产损失得不到补偿,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

刑事错案形成的原因

内部因素

从法院与法官自身的角度来看,刑事错案的形成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密切相关。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包括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当前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传统法律文化对刑事司法产生了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响,以及对刑讯逼供的合法化。当前刑事诉讼制度存在非法证据难以排除和辩护权弱化的问题。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办案人员的错误观念和素质问题。部分办案人员存在"有罪推定"思想,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一定是罪犯。这种思想导致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即使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也会疑罪从轻。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行政权力对审判的干预和媒体舆论的压力。行政权力对司法机关的干涉导致司法机关难以独立行使职权。媒体舆论的压力会影响司法机关的决策,促使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作出不当判决。

冤错刑事案件预防机制

为了减少刑事错案的发生,及时发现并阻止错案的继续发展,应采取以下预防机制:

树立正确的审判理念

司法人员应树立"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遵循法律的无罪推定原则,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完善刑事诉讼制度

修订刑事诉讼法,加强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保护辩护权的行使,确保刑事诉讼过程的公正和合法。

减少行政权力对司法的干预

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使司法机关能够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涉。

加强司法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加强司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司法能力,减少主观错误的发生。

加强媒体监督

媒体应客观、公正地报道案件,避免对案件进行预判和渲染,减少对司法机关的压力和干扰。通过以上预防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刑事错案的发生,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牢固树立“疑罪从无”的审判理念

审判阶段是法官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意见,确认定案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定罪量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适用“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理念至关重要。当对是否存在犯罪有疑问时,应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决定,即“疑罪从无”,而不是“疑罪从挂”或“疑罪从轻”。被告人无需证明自己无罪或罪轻,只要存在一个存疑点,控方无法合法排除这个疑点,法官就应宣判被告人无罪。

树立审判中立意识

公、检、法三家是相互制约的,但实践中形成了类似于兄弟联盟的关系,审判阶段对起诉的案件一律采取认同态度,对侦查机关搜集的证据几乎全部予以采信,这对被告人和辩护人是不公平的。法官应树立审判中立意识,认识到审判机关是对检察机关提交的犯罪指控进行中立裁判的,而不是顺应指控,直接定量刑。为实现审判中立意识,应贯彻直接和言词原则,建立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确保裁判者通过当庭听证和聆讯,对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进行判断。

完善刑事诉讼各项制度

修改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是防止冤错案件的重要举措。从审判角度来看,应完善刑事辩护制度,重视辩护律师的意见。法官应认真对待辩护律师提出的被告人无罪的辩护意见和对公诉方提供证据的质疑。对有疑点的部分,公诉方应合理解释,否则该部分证据将失去证明力。此外,应重视被告人庭审中口供的份量,迫使控诉方收集更充分的证据反驳被告人的口供,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同时,要求法官在判决书正文部分记载律师的主要辩护意见,并对是否采纳律师辩护意见的理由进行说明,以保障辩护意见得到认真对待。

另外,应完善刑事证据制度,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是认定案情的唯一根据,加强司法人员的证据意识对防止刑事错案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落实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措施和保障性条款,确保“疑罪从无”原则得到充分落实。

切实保障司法审判独立

消除外部行政权力的干预,确保审判权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基本要求。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保障。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包括整体独立、内部独立和法官身份独立。同时,改革法院内部办案指导等相关制度,保障法官个人审判独立。应强化主办审判法官的定案权力和责任,限制内部请求和集体讨论的做法。

此外,应改革请示汇报制度,确保一审判决作出前不预先决定被告人的罪名和刑罚。要形成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重视法官的独立意见。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国家赔偿返还执行罚金计息期间的规定
  2. 国家赔偿的范围及条件
  3. 国家机关侵权是否适用侵权责任法
  4. 检察院不批捕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吗
  5. 搬迁国家怎么赔偿标准
  6. 受害者请求国家赔偿由哪个司法机关受理?
  7.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哪些情况下不承担责任?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