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0
根据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范围为6个月至15年。然而,有两种情况例外:
对于被判处死缓执行的罪犯,在执行期满两年后,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将刑期减为15年至20年的有期徒刑。
对于犯有多个罪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实行数罪并罚,有期徒刑的刑期可以超过15年,但不得超过20年。
为了避免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量刑不均衡的问题,刑法分则对有期徒刑的刑度作出了规定。具体而言,刑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年以下、2年以下、3年以下、5年以下、1年以上7年以下、2年以上5年以下、2年以上7年以下、3年以上7年以下、3年以上10年以下、5年以上10年以下、7年以上10年以下、5年以上、7年以上、10年以上、15年。因此,有期徒刑形成了1年、2年、3年、5年、7年、10年、15年共7个刑度格。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这里所说的“监狱”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的地方。而“其他执行场所”则是根据监狱法的规定,对于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罪犯,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未成年犯,则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具备劳动能力,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劳动改造具有强制性,除非丧失劳动能力,否则所有犯罪分子都必须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通过劳动,罪犯可以认识自己的罪行,改掉懒惰的习性,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成为自食其力、守法的公民。对于年老体弱或严重疾病的犯罪分子,不再安排劳动。
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教育是指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和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文化教育则根据罪犯的情况,进行扫盲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根据监狱生产和罪犯释放后就业的需要,对罪犯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门技能。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教育改造罪犯应遵循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罪犯认罪服法,改恶向善,成为守法的公民。
根据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也就是从犯罪分子实际开始执行有期徒刑的那一天开始计算。对于已经作出有期徒刑判决,但犯罪分子尚未被交付公安机关执行的情况,不能算作判决执行之日,刑期计算也不能开始。同时,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时间,每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也就是说,对于在判决执行之前被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的犯罪分子,每羁押一日折抵有期徒刑刑期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