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包合同的法律性质与结算工程款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不知所措并且十分烦恼。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转包合同无效后怎样结算工程款”这个问题及其后续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转包合同的定义与性质
转包合同是指承包人之间签订的一种合同,其实质是一种承包权的转让行为。即中标单位将与发包人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转由其他承包人来承担。
二、转包合同无效后的工程款结算
存在工程非法转包的情况下,建设工程涉及发包人、承包人和转承包人三方主体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以及承包人与转承包人之间签订的工程转包合同两个合同关系。因此,工程款的结算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的工程款结算
根据以往一些司法实践,有认为无效的转包合同不应影响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的效力,因此双方仍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款结算。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等于变相认可了承包人随意转包工程、破坏建筑市场秩序的行为,似乎不太妥当。考虑到承包人非法转包工程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并且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实际履约行为,其行为既是违法行为又是违约行为。因此,承包人要求发包人按合同约定计算工程价款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承包人有权要求发包人支付其所支出的成本,而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中包含的管理费和利润等则属于非法利益,可以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4条的规定予以收缴。在实践中,裁判机构也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根据实际施工人的资质等级据实结算工程款,但其裁判宗旨仍应符合“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的原则。
承包人与转承包人之间的工程款结算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的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承包人)为被告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转承包人作为工程的实际施工人,与承包人均是转包合同的签订主体。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转承包人可以直接向承包人追讨工程款。由于转包合同无效,根据合同无效的处理原则,双方应各自返还财产。然而,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严格适用返还财产的规定将导致工程丧失效用价值,并进一步扩大双方的经济损失。因此,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转承包人可以参照无效的转包合同的约定主张工程价款。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基本利益。
发包人与转承包人之间的工程款结算
由于转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当承包人拖欠工程款时,转承包人无法向发包人主张权利。一旦承包人出现资信状况恶化、破产、法人主体资格消灭等情况,转承包人有可能无法追回工程款。为了保护实际施工人的利益和实现公平正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时,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需对实际施工人承担欠付工程价款的责任。这样,实际施工人的权利就有了更多的救济途径。然而,上述规定并不意味着发包人有直接向实际施工人支付工程款的义务。一方面,发包人与实际施工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另一方面,发包人在发包过程中没有过错,要求其对承包人的违法行为负责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其真实意思表示。在实践中,也存在发包人与承包人恶意串通、以较低价格签订合同的情况,以阻碍转承包人根据上述规定追讨欠付工程款。在这种情况下,转承包人确实有证据证明双方存在恶意串通的事实,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合同,以保证工程款债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