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起诉程序及诉状要求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29
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拖欠工资写了欠条如何写起诉状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起诉状要求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拖欠工资提起民事诉讼时,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原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 被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
- 诉讼请求以及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 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二、拖欠工资起诉程序
拖欠工资的追讨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 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状。
- 立案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通知当事人在7日内交纳诉讼费,交费后将立案;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不服,当事人可以在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一旦受理,法院将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需要在15日内进行答辩。同时,法院将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 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和承办人。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还需提前3日进行公告。
- 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在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可以陈述案件事实。在举证质证阶段,法庭将告知证人的权利和义务,证人可以作证,法庭还可以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可以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在法庭辩论阶段,各方当事人可以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如果有需要,法庭还可以进行调解,由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将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需要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如果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将作出裁决(宣判)。
- 宣判:如果当事人同意判决,需要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如果不同意裁判,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区分处理:对于裁定,当事人需要在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对于判决,当事人需要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