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9-30
雷凯是南京的一位婚礼摄影师,因其出色的摄影技术和创意而在婚礼摄影行业内有一定的名气。今年5月22日,雷凯的一个好友在一场婚礼摄影中与司仪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雷凯得知后非常愤怒,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帖抱怨和批评这位司仪。
雷凯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帖表示对司仪的不满,称其在婚礼上说了很多废话,只会推销自己的项目而没有其他实际能力。雷凯表示自己将不再为这位司仪拍摄照片,并鼓励其他人也不要选择这位司仪。他还表示自己感到恶心,并称这位司仪是南京的一名装X僧人。
雷凯的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好友,大部分都是婚礼摄影行业的从业者。帖文发布后,很多人开始询问细节,并且纷纷点赞支持雷凯。雷凯在跟帖中回复了一些问题,并表示如果帖文获得一定数量的点赞,他将公布司仪的姓名。
储涛是被雷凯帖文中指称的司仪,他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储涛是一位受欢迎的婚礼司仪,因其帅气的外表和浪漫时尚的风格而受到新人们的喜爱。储涛收集了证据后,向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雷凯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认为,雷凯的微信帖文明确指向了储涛,并且对储涛的职业形象和人格进行了贬低和诽谤。法院认定雷凯的帖文侵犯了储涛的名誉权。法院判决雷凯删除微信朋友圈中的侵权内容,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公开赔礼道歉,为储涛恢复名誉。同时,法院驳回了储涛的其他诉讼请求。
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工具,具有快捷和便利的特点。只要在微信上发表一句话或一张图片,几乎所有朋友都能看到。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中的朋友数量不同,影响力也不同。微信具有滚雪球效应,帖文可以从一个圈子传到另一个圈子,进一步放大影响力。因此,在微信上发布内容时需要谨慎行事。
微信虽然是自媒体的一种形式,但它并不是个人的独立领域,它的言论权也受到法律的制约。任何利用微信传播不法言论、攻击他人、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声誉的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发布谣言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法律的目的是保护更多的人不受到微信言论的伤害,并鼓励合法的言论在微信上传播。
本案中,雷凯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帖文侵犯了储涛的名誉权,最终被法院判决删除侵权内容并赔礼道歉。这个案例提醒人们,即使在微信朋友圈中,我们的言论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在使用微信时,我们应该谨慎选择发布的内容,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