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30
《解释三》实施一年多来,虽然增加了离婚案件财产分割处理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统一执法标准,但对于尚未审结的案件是否适用该司法解释存在争议,这导致了部分案件在处理结果上出现新旧差异,改变了当事人的诉讼预期。因此,需要明确规定《解释三》的溯及力,确保正在审理的案件在处理结果上不会受到明显差异的影响。
由于一方婚前首付、婚后双方共同偿贷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房价较高的情况下,取得房屋产权的一方往往无法及时履行给付对方折价补偿的能力。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有补偿能力的一方获得产权,或者在双方都无能力的情况下形成按份共有关系,并督促当事人将房屋折价变现后进行实际分割。然而,《解释三》的适用导致只能将产权处理给首付一方,如果其没有履行能力,并且在只有一套房产的情况下无法强制执行,那么另一方及时获得折价补偿将面临较大的执行风险。
由于法律适用的变化,当事人的利益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购买和取得财产时并没有合理预期到《解释三》的相关规定。而在新解释实施后,双方的财产分割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巨大的利益冲突极易加深彼此的矛盾,导致当事人对法律和法院工作的不理解,甚至引发对法院的不满情绪,从而增加涉诉信访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审判人员加强对《解释三》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相关规定,从婚姻法立法精神和原则的角度出发,在具体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进行利益平衡,避免机械适用和分割理解。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统一规定《解释三》在适用中的溯及力等问题。
针对当事人可能出现的对法律适用的不理解和对法院的对立情绪,法官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对当事人的解释工作,全程向当事人充分释明,消除当事人的负面情绪。
《解释三》的实施为法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实施后,当事人会调整自己的诉讼预期。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应充分抓住当事人的这种心理变化,找到双方预期的平衡点,促成当事人和解,督促当事人履行,圆满解决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