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该法规定的故意伤害和殴打他人必须是主观故意造成的,因此由过失引发的轻伤不适用该法。根据该法,人身伤害分为轻伤、重伤和致人死亡三个层次。如果伤害程度属于轻微伤,那么就不构成犯罪行为。
一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将进入刑事诉讼程序,这意味着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也意味着国家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案件不能私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自诉案件,主要鼓励和解。原告只要自愿撤诉,被告就不必负法律责任。在实践中,如果伤害为轻伤,一般只要达成赔偿协议并履行,一般不会判刑。
故意伤害他人致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可处拘役刑或管制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情况下,可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情况下,可处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情况下,可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故意伤害行为必须致受害人轻伤以上的后果才构成故意伤害罪。原因如下:
首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未对具体的伤害后果作出规定,但第二款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严重残疾等伤害后果的刑事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根据伤害后果的程度和刑罚的轻重成正比的逻辑,可以认为第一款所规定的刑罚就是对应轻伤这种危害结果的。
其次,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但书规定,危害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若故意伤害行为仅造成被受害人轻微伤,则其行为应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能认为是犯罪。
第三,司法实践中对人体伤情进行法医学鉴定的量化标准是《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在适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时,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来解决故意伤害罪的量刑问题,而在适用第一款时,应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来解决定罪问题,即伤害后果达到一定程度才构成故意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