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析:诈骗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家司法考试 > 司法考试 > 司考历年真题法律知识

刑法解析:诈骗罪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4-16

 
411471
2002-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主观题解析。众所周知,司法考试历年真题是司法考试复习中的重要资料,所有备战司法考试的考生都需要反复研习历年司法考试真题,从中找到司法考试试题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手心律师网特意为备考司法考试的考生奉上2002-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主观题解析,作为大家准备司法考试的参考资料。
这是因为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的存款转移到自己的账户上,未经钱某同意,占有了钱某的财物,并且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根据刑法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赵某的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应当定性为盗窃罪。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受贿罪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是指伪造、变造、买卖或者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公共财物或者其他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案情,周某并非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同时,周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并未骗取公共财物或其他财物,因此也不符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周某的行为不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实行数罪并罚。6.周某不构成徐某与顾某的共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共犯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各自负有责任的情形。根据案情,周某并未与徐某与顾某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他只是在徐某与顾某的要求下提供了虚假证明文件,并接受了1万元的行贿。周某的行为与徐某与顾某的贪污罪构成犯罪数罪并罚的关系,但并不构成共犯关系。因此,周某不构成徐某与顾某的共犯。《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题目描述,甲通过虚假手段骗取商店老板的高档烟酒,涉嫌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甲通过谎称未带够钱来购买高档烟酒,实际上并无购买意图,旨在骗取商店老板的信任并获取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5.丙、丁对甲实施刑讯逼供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非法拘禁、殴打、骚扰、侮辱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刑讯逼供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题目描述,丙、丁对甲进行殴打,属于非法刑讯逼供的行为。刑讯逼供罪是指以非法拘禁、殴打、骚扰、侮辱等手段,迫使他人作伪证供述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逼迫他人供述的行为。丙、丁对甲的殴打行为属于非法刑讯逼供,构成刑讯逼供罪。根据上述分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抢劫罪、拐骗儿童罪和诈骗罪;丙、丁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对于甲的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丙、丁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丙、丁的行为导致甲的供述不可信,因此甲的有罪供述应当被排除。

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隐瞒真相而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案情描述

在本案中,丙、丁对甲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在本案中,丙、丁在讯问甲的过程中,因甲拒不交待,侦查人员丙、丁对此十分气愤,对甲进行殴打,造成甲轻伤。丙、丁作为司法工作人员,为了逼取口供而对犯罪嫌疑人甲使用肉刑致其轻伤,符合刑讯逼供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刑讯逼供罪。

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第3条第(三)项的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根据《高法刑诉解释》第61条的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高检刑诉规则》第265条的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根据上述规定,丙、丁二人采用刑讯逼供的方法收集到的犯罪嫌疑人甲的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陈某的行为分析

1. 陈某的紧急避险行为

陈某在被两名加害人追赶的情况下,多次拦车求助但被拒绝。最后,陈某抓住丁某的摩托车并将其推下车,骑车逃走。这一行为属于紧急避险,陈某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采取了损害丁某财物的行为。

2. 陈某的故意毁坏财物行为

陈某在逃跑后,将摩托车推下山崖,并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盗取现金和存单。这一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陈某故意毁坏了丁某的摩托车,并盗取了其中的财物。

解析:
陈某的紧急避险行为是出于自卫目的,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采取的行动。虽然在紧急情况下造成了丁某财物的损害,但该损害并未超过必要限度,丁某也未受伤害。因此,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然而,陈某将摩托车故意推下山崖并盗取财物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陈某故意毁损了丁某的摩托车,并盗取了其中的现金和存单,造成了财物损失。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严重情节的行为,对陈某的行为应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陈某的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其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应被认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
延伸阅读
  1. 集资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2. 投资协议纠纷是否涉嫌诈骗
  3. 受到蒙骗进行非法集资是犯罪吗
  4. 同性女骗婚孩子怎么判
  5. 如何认定合伙经营诈骗行为

司法考试热门知识

  1. 报名
  2. 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3. 人身自由的保护层次
  4. 司法考试条件和报名要求
  5. 刑法解析:诈骗罪
  6.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债务人有权申请和解
  7. 侦查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的关系
司法考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