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9
我与李某系多年好友,李某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周转,向我借款32万元,借期2年,赵某做连带保证担保,保证合同约定保证期间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10年,但是现在听说法律规定保证期间最高是2年,我们当初约定的10年保证期间是否有效?
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一般是6个月到2年。然而,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在保证期间上进行约定。虽然保证期间短于6个月或者长于2年的约定应遵守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但你们约定的10年保证期间是有效的。
根据《担保法》第十二条规定,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保证期间的界定与保证期间的定性一直存在争议。然而,准确界定保证期间的含义对于保证期间的定性和适用是非常重要的。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内,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证人(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未在期限内提起上述主张,保证人将不承担保证责任。
此外,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如果保证合同另有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不明确,保证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最后,需要提醒你关于担保中特殊时效的规定。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