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按合同约定出货的法律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合同违约法律知识

未按合同约定出货的法律责任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3-04

 
40685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时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约定,例如合同标的的数量、质量、合同标的交付期限、合同金额等,那么未按合同约定出货是不是属于欺诈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出货属于合同违约,而非合同欺诈。根据该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而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违约赔偿范围

合同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一定的损失赔偿。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具体金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在计算赔偿金额时,应考虑未来可得利益。

未来可得利益的定义

未来可得利益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可能导致对方当事人利益受损的情况。例如,在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合同中,由于一方违约,可能导致的未来可得利益损失可以从生产利润、经营性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等方面进行计算。

确定违约损失可得利益的公式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额 = 可得利益损失总额 - 不可预见的损失 - 扩大的损失 - 受损害方因违约获得的利益 - 必要的成本。

公式解析:

  1.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在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合同中,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者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而预期的纯利润损失。通常包括生产利润、经营性利润损失和转售利润损失。
  2. 可得利益损失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包括合理预见的损失数额和根据对方身份所能预见到的可得利益损失类型。
  3. 计算可得利益损失时,应包括守约方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合理费用。但如果守约方未采取防损措施,则应自行承担扩大的损失。
  4. 可得利益应扣减守约方因损失发生的同一违约行为而获得的利益。

确定未来可得利益的注意事项

未来可得利益的计算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未来可得利益的计算应基于可预见和应当预见的损失。

延伸阅读
  1. 个人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
  2.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3. 立约定金协议的撰写规定
  4. 不兑现承诺属于诈骗吗
  5. 租房合同没有到期提前退房有违约金吗

违约责任热门知识

  1. 公司未及时缴纳电费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
  2. 合同法第299条规定: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3.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
  4. 合作协议中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
  5. 股东撤资:股份退还的法律程序与规定
  6. 借款合同违约金怎么计算
  7. 签订了工伤赔偿私了协议还可以反悔吗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