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及主体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4-25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个人有不公开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是很多人对于隐私类概念不是很懂,那么,购房合同属于隐私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一、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一种人格权,指的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的支配权,与公共利益无关。《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承担,其中包括侵害民事权益的责任。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以及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财产权益。
二、隐私权的主体
1. 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即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个人。隐私权的目的是维护自然人的个人尊严和心情愉悦,属于自然人人格权的一种。隐私权对拥有者的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利益。
2. 人格权的特征是不涉及财产性。企业作为法人,其秘密与经济利益相关,属于企业财产。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将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失。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3. 死者生前的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中仍然受到保护。法律保护生前依法保护的秘密,即使人已经去世。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一、民法典规定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二、个人信息的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时,必须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综上所述,《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自然人的个人权益和信息安全。个人应当依法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