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及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及主体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4-25

 
406657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个人有不公开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是很多人对于隐私类概念不是很懂,那么,购房合同属于隐私吗?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一、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一种人格权,指的是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的支配权,与公共利益无关。《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承担,其中包括侵害民事权益的责任。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以及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财产权益。

二、隐私权的主体

1. 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即在自然状态下出生的个人。隐私权的目的是维护自然人的个人尊严和心情愉悦,属于自然人人格权的一种。隐私权对拥有者的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利益。

2. 人格权的特征是不涉及财产性。企业作为法人,其秘密与经济利益相关,属于企业财产。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将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经济利益造成损失。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反对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3. 死者生前的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中仍然受到保护。法律保护生前依法保护的秘密,即使人已经去世。

《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一、民法典规定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二、个人信息的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时,必须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综上所述,《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自然人的个人权益和信息安全。个人应当依法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
延伸阅读
  1. 隐私权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2. 结婚证网上可以查出来吗,法律有哪些规定
  3. 一、公开散布他人隐私的刑事责任
  4.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5. 偷拍他人隐私放到网上是否构成犯罪?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2.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3.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4. 窃听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5.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6. 微信被诈骗怎么才能把钱找回来
  7.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