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责任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9

 
405041
我们在学习民法中,都知道民法中的行为分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进行区分还是很模糊不清的。究竟什么是民事行为?什么是事实行为呢?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谢谢。

一、意思表示要素

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的法律效果是通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来实现的,而事实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二、法律效果的产生方式

民事行为是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而事实行为则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例如,拾得遗失物是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根据法律规定,拾得人取得该物的暂时所有权是法律效果,而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

三、本质与构成要件

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相反,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会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四、生效条件

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是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的构成并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事实行为的例子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延伸阅读
  1. 抵押担保合同是否有效,法律依据是什么
  2. 未成年犯罪罚金谁交的呢
  3. 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方法
  4. 夫妻一方征信问题对购房贷款的影响
  5. 遗嘱有效性及失效情况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该怎么办
  3. 儿童在学校或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受侵害了该怎么办
  4. 教育机构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