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拘留37天的情况下,不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案底是指犯罪记录,而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在被判有罪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犯罪记录。
为了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根据现有网络和资源,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将分别建立相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在条件成熟后,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首先,办案人员需要进行拘留申请。
(1) 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当办案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满足刑事拘留条件时,应依法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由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最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2) 对于检察院自行侦查的案件(如贪污贿赂等),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要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公安机关要立即执行,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其次,对嫌疑人执行刑事拘留时需要上门拘留。
公安机关在拘留嫌疑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如果有人声称公安机关上门拘留,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并查看拘留证。
然后,办案人员应及时通知家属。
除非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妨碍侦查的情况外,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最后,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
拘留后,公安机关应在24小时内将被拘留人送往看守所羁押。如果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情况,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