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和遣送出境的区别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3
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在我国境内的一切外国人都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如果有外国人在我国境内从事了犯罪且继续居留在我国的境内,并且有害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单独判处或者附加判处驱逐出境,不让其继续在我国境内生活,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继续犯罪的可能性。那么刑法上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对象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了以下资料。
根据《出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4款,被遣送出境的人员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内不得入境。而根据《出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一条,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如果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得入境。
由此可见,遣送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区别在于,遣送出境是对非法入境者的处理,而驱逐出境是指合法入境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进行了犯罪活动,危害到了我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刑法层面的适用对象
驱逐出境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时,不适用单独或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刑法。
适用对象包括:
- 在我国境内居留并犯罪的外国人:无论是在中国已经定居、工作还是学习的外国人,只要在我国境内居留并犯罪,都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 在我国境内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在我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短期进修、旅游、探亲、过境,以及执行乘运、航海、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的乘务员、航空器机组人员、海员等。
- 在我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外国犯罪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无疑是驱逐出境的对象。并没有依据将驱逐出境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我国境内犯罪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