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错误的救济途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法律知识

刑事拘留错误的救济途径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5-17

 
399996
刑事拘留是属于刑事强制措施之一,是限制被拘留人人身自由的措施,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拘留的时候,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那么刑事拘留错误怎么办,可以拘留的情况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错误刑事拘留赔偿是指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法规定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情况,受害人有权获得侵犯人身自由赔偿金。根据国家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此外,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还规定,对于因错误刑事拘留,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情况,侵权机关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刑事拘留的适用情形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地抓获现行犯罪分子和重大嫌疑分子,及时取得罪证,查明案情,防止新的危害发生,保证侦查工作顺利进行。

可以拘留的情况

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

  1.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其中“预备犯罪”是指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创造犯罪条件;
  2.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的。

其中,第七项将原来收容审查对象中“有流窜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纳入拘留,主要是考虑到收容审查取消后,公安机关与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拘留的情况,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被拘留人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其常委会报告。对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采取拘留措施的,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延伸阅读
  1. 刑事拘留解除后,是否可以和解撤案?
  2.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
  3.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4. 一、企业员工的拘留期限与处理方式
  5. 假冒商标罪从犯一般罚款多少

行政处罚法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
  2.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解析
  3.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
  4. 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
  5. 违章建筑举报的相关部门
  6. 法律咨询:行政处罚权的归属问题
  7. 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行政处罚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