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7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子女抚养权问题存在争议。婚姻关系具有人身关系的特点,不同于仅限于调整财产关系的合同关系,后者是《合同法》所涉及的。对于离婚后子女抚养权的协商或单方承诺权利,类似于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未在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况,在离婚诉讼中,该协议仍然没有法律效力。然而,出轨保证书中关于过错方的过错记录和放弃子女抚养权的承诺,可以作为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决定子女抚养权归属的重要参考因素。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判断婚姻保证书的效力,应综合考虑签署背景、设定条件和处分权利,并结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三种情形下的婚姻保证书一般认为不具有拘束力:
如果保证书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例如在酒店被亲友团捉奸),并且签署人及时向法院提出了撤销请求,那么该保证书会因为被撤销而失效。
如果保证书中涉及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内容无效,法院仍然会以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进行处理。
如果保证书中含有剥夺人身权利的内容无效,比如以提出离婚、与异性通话或交往为成就条件,或者保证离婚后不再结婚等,这些内容都是无效的。
除了上述情形外,如果保证书以重婚、出轨、家暴等为条件,并以财产权利为处置对象,在判决离婚时一般应认定为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可以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来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