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9-17
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期限并非要求在实体答辩期限内,而是可以在仲裁庭开庭前提出。至于其他关于管辖权的异议的提出期限,并没有具体规定。
仲裁机构行使管辖权时,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来受理商事争议。如果没有有效的仲裁协议,仲裁机构就无法受理案件。从这一角度来看,仲裁机构通过受理案件确立的管辖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仲裁机构有权受理申请人提出的仲裁申请。
仲裁机构有权就所提出的仲裁申请进行仲裁程序,涉及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都受到其管辖。
从狭义上来说,仲裁管辖权是指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并进行仲裁程序的合法权力。仲裁机构是否具备这种合法权力,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是否存在仲裁协议,二是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否是仲裁协议的订立方。这些管辖权问题主要发生在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后,仲裁机构对其仲裁申请进行立案审查的受理期间。
此外,仲裁管辖权还可以扩展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仲裁机构受理的案件是否依据真实存在的仲裁协议;被申请人是否真实是涉及合同或仲裁协议的当事人;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超出了仲裁协议约定的范围;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属于不可仲裁事项;涉及的合同是否已终止、失效或无效,以及这种终止、失效或无效是否导致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终止、失效或无效等等。这些扩展的管辖权问题多发生在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后,被申请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