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性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复合性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6-06

 
397841
所谓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按照笔者的理解,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应本案原告或者第三人的申请,受理与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合并审理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行政诉讼中不再仅限于单一的行政诉讼,而是包含了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

关联性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即它们之间存在关联性。具体来说,本来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可能引发民事争议,而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交织在一起。因此,一旦进入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必须依赖于解决行政争议。

主从性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行政诉讼处于主要地位,民事诉讼处于附属地位,如果没有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将不存在。没有附带民事诉讼并不会影响行政诉讼的成立。

目的特定性

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民事利益。在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他们起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民事利益。行政争议的解决只是他们寻求权利司法救济的中间环节,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寻求民事实体权利的救济。

当事人的特定性

附民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只能是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或第三人。行政诉讼的被告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

分合性

从性质上讲,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行政部分和民事部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因此可以完全分开审理。因此,符合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就民事部分另行起诉,进行单独的民事诉讼。法院也可以将民事部分作为民事案件另行审理。即使将行政部分和民事部分合并到行政程序中,一般也不应将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混合进行审理,而应在行政争议审理之后再进行民事诉讼的审理。也就是说,附带民事诉讼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在性质上是可以分开处理的。“混合进行诉讼活动容易导致法律关系的混乱,破坏诉讼程序的阶段性和完整性。附带民事诉讼的合并并非混合,而是在分开的前提下的合并,分开是在合并中出现的结果。”是否进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取决于行政相对人是否提起诉讼。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特点
  2.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3. 管辖权异议的再审申请可行性分析
  4.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5.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6.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 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及其权利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小游戏招商合同范本
  2. 广告招商合同范本
  3. 股东竞业禁止协议范本
  4. 委托还款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