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被扶养人生活费是指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死亡或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无其他生活来源的人因为生活来源的丧失而遭受不利益。这些人的扶养费给付请求权难以实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现实生活。为了弥补这种损失,事故相关责任人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被扶养人一定数额的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的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 = 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 ×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如果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赔偿义务人只需要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如果被扶养人有数人,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在确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时,首先需要确定哪些人属于被扶养的人,然后根据年龄进行分别计算。被扶养人的确定以实际扶养为判断标准,即事实上的扶养而非法律上的扶养。不论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与其扶养的人之间是否存在法律上的扶养关系,只要他们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扶养关系,被扶养的人就有权请求交通事故责任人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
被扶养人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是指被扶养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当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死亡或致残而不能再提供生活来源时,被扶养人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生活来源。
交通事故责任人负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年限根据被扶养人的年龄和劳动能力的有无而有所不同。
公民年满18周岁并具备基本劳动能力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因此,一般情况下,事故责任人负担被扶养人生活费至18周岁。
对于未满18周岁的公民,由于他们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生活保障。因此,事故责任人应负担其至18周岁的扶养费。
对于因生理或精神缺陷而无法参加劳动以获取生活来源的被扶养人,事故责任人应负担其20年的扶养费。对于年满60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每增加一岁被扶养的年限减少一年。对于年满75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一律负担5年的扶养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第2项的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具体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得超过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