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16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小额欠条纠纷是有诉讼时效的。小额欠条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诉讼时效的计算起始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时。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依照其规定执行。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
在《民法典》生效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依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的计算起始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应依照其规定执行。但是如果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1、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向法院或仲裁庭提出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保护其权利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权利人在起诉后又撤诉,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诉讼时效中断。此外,包括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民事诉讼法中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中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指权利人在诉讼程序之外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通知。这种意思通知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等能够达到请求效果的各种方式,只要能够将催告之意思传达于相对人,并且能够在事后加以证明。包括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财产代管人提出催告。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指权利人的相对人表示知悉该权利人的权利存在的行为。对于义务人的同意,形式上没有特别要求。需要注意的是:1)如果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计划等承诺或行为,应认定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2)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3)如果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应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摘取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4)如果债权转让,应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在债务承担情形下,如果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诉讼时效中断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以外的诉讼时效期间类型。
4、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向法院或仲裁庭提出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保护其权利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权利人在起诉后又撤诉,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诉讼时效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