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1-02
2006年2月,陈-茵和郑-昊相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同年7月,郑-昊以79万元的总价购买了一套婚房,房屋产权登记在郑-昊名下,但其中15万元是陈-茵父母借给郑-昊的,有借条作为证明。12月,他们结婚并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载明购房资金来源和感谢双方父母的资助。协议签订后,郑-昊父母出具的借条同时作废。
在离婚协商中,双方一致同意按照140万元的估值对财产进行分割,但对于婚房的分割方式却产生了严重分歧。陈-茵认为她应该获得一半的房屋价款,而郑-昊则认为只有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属于共同财产。因此,陈-茵将此纠纷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房屋登记在郑-昊名下,且产权登记时间早于双方结婚,但根据购买时的出资情况和婚前的书面约定,可以认定双方在婚前有共同出资购买婚房的意愿。因此,法院认定婚房为双方共有财产。根据双方出资比例和贷款情况,法院作出以下判决:房屋产权归郑-昊所有,未还贷款由郑-昊承担;陈-茵搬离该房屋,郑-昊应支付陈-茵经济补偿38万元。
(注:本文中的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