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5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公司解散请求权,即基于其股权受到侵犯或其他法定理由,请求解散公司的实体权利。因此,股东有权作为原告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然而,为了防止部分股东滥用诉讼权利请求解散公司,从而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或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法律对申请司法解散公司的股东资格进行了必要的限制。其中,持股份额的限制是必须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与其他国家公司法不同的是,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东的持股时间限制。
关于公司解散之诉的被告身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
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侵权股东通过操纵公司侵犯自身的权益,因此应以其为被告。
这一观点认为,虽然起诉股东是直接与其他股东发生利益冲突,但侵权股东的行为都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的。而且,如果起诉股东胜诉,承担法律后果的仍然是公司。因此,公司应为被告。
这一观点认为,公司解散涉及到公司的存亡,直接关系到其他股东的切身利益,因此应将公司与侵害其权益的股东列为共同被告。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解散公司之诉的目标是消除公司法律关系,其判决效力由公司承担,因此公司应成为解散之诉的被告。同时,由于公司往往由侵权股东控制,公司作为被告已经代表了侵权股东的意愿,因此没有必要再将侵权股东列为当事人。
对于提起公司解散之诉的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由于公司解散之诉关系到公司的存续,法院的判决结果必然与这些股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应将其他股东列为第三人参加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