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1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公式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本人工资 × 赔偿月份。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进行事故伤害的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协助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对已经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享受以下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工伤员工完成伤残等级鉴定后,鉴定机构一般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出具伤残等级报告。员工在收到伤残等级报告后,可以向所在地的工伤医疗保险机构申报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工伤医疗保险机构在收到完整资料后,会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的制表、上报和审批手续,然后将支付报告递交到社保中心的财务部门进行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将支付到单位账户上,由企业再支付给工伤员工。员工通常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收到这笔补偿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工伤伤残等级计算,例如十级的标准为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的7个月。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如果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