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根据虐待行为造成的死亡方式的不同,虐待罪的量刑标准也有所不同。如果是通过捆绑、饥饿、打骂等手段直接导致幼童死亡的纯粹虐待行为,应被定为虐待罪,并且要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对幼童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的杀人意识,并且他认识到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那么应被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完全是出于伤害对方的意图,那么可以被定为故意伤害罪致对方死亡。
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都可以达到死刑。此外,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行为,我国设立了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的虐待罪。虽然我国的虐待罪的刑罚较轻(与国外相比),但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外刑法关于虐待致死伤的法定刑并不轻于故意重伤和伤害致死的法定刑,通常与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定刑相当。
《刑法》第260条规定,对于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行为,可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虐待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可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第一款罪名,只有在被告知的情况下才会被处理。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要区分虐待罪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区别。虐待罪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在主观上不应具有伤害或杀人的故意,而应是由过失导致或受害人自残、自杀导致的重伤或死亡。否则,应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于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情节恶劣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