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遭虐待,虐待罪是否会判死刑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有期徒刑法律知识

幼童遭虐待,虐待罪是否会判死刑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378499
最近手心律师网小编看到新闻报道山东烟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后妈虐童案。三岁的孩子还处于幼儿阶段,正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纪,也正是需要家人的呵护、关爱的阶段,如果此时,家人对孩子殴打,虐待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新闻经过网络舆论发酵,网友们纷纷要求严惩继母,那么在法律上,幼童遭受虐待,会受到怎样的判罚,虐待罪是否会判死刑?

不同行为的量刑标准

根据虐待行为造成的死亡方式的不同,虐待罪的量刑标准也有所不同。如果是通过捆绑、饥饿、打骂等手段直接导致幼童死亡的纯粹虐待行为,应被定为虐待罪,并且要从重处罚。如果行为人对幼童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的杀人意识,并且他认识到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那么应被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完全是出于伤害对方的意图,那么可以被定为故意伤害罪致对方死亡。

不同罪名的刑罚

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都可以达到死刑。此外,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行为,我国设立了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的虐待罪。虽然我国的虐待罪的刑罚较轻(与国外相比),但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国外刑法关于虐待致死伤的法定刑并不轻于故意重伤和伤害致死的法定刑,通常与故意伤害致死的法定刑相当。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260条规定,对于虐待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行为,可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虐待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可处以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第一款罪名,只有在被告知的情况下才会被处理。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要区分虐待罪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与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区别。虐待罪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在主观上不应具有伤害或杀人的故意,而应是由过失导致或受害人自残、自杀导致的重伤或死亡。否则,应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于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情节恶劣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 劳教和劳改的区别
  3. 单位行贿罪的罚金标准及执行方式
  4.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文件有哪些
  5. 刑罚罚金怎么缴纳到法院执行
  6.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
  7. 刑罚罚金的减免规定有哪些条件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