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本票 > 本票承兑法律知识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律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7

 
375274
一、骗取票据承兑罪

一、背景

近年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然而,对于骗贷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往往很难确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修改刑法,并建议只要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情节严重的,就应追究刑事责任。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国务院法制办、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的研究,决定保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贷款诈骗罪的规定,并在刑法中增加规定:采用欺骗手段骗取金融机构的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若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修订的意义

修订增加的内容,在一方面弥补了贷款诈骗罪司法适用中取证困难的不足,对降低金融风险、保护社会信用尤其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与相对人之间的信用关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国家严惩这类犯罪、保障金融机构正常信用管理体系的决心。通过对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律规定的修订,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安全,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票热门知识

  1. 即期汇票的提示付款规定
  2. 银行本票的跨区域支付问题
  3. 放弃追索权后的追索问题
  4. 骗取票据承兑罪的法律规定
  5. 银行本票的地域使用限制
  6. 福建本票承兑纠纷怎么找律师?
  7. 辽宁本票承兑纠纷怎么找律师?
本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