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04

 
37414
交通肇事之后将人压在车底下,这时候为了救助他人会将车辆进行移走,有些肇事者之后被其他人说自己这类的行为属于逃逸,会被加重刑罚。而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情况并不应该是这样的,不是逃逸情况。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交通肇事后先移车后救助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法律专业术语,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履行法定的抢救伤员与财产、报案、接受处理的义务,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问题

对于张某是否存在离开事故现场的客观行为涉及到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问题。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

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即使肇事者将伤者送到医院,但其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即有逃避法律责任的主观目的的表现仍然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后救助完后离开算逃逸吗

从客观上,造成交通事故后在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救治后,之后又拒绝接受调查,逃避公安机关寻找的,应认定其具有逃逸情节,将会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3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因此,根据以上规定,只有在构成交通肇事基本犯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才属于刑法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

肇事人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情节的本质要件,肇事人是否立即投案是认定逃逸情节的形式要件。因此,在交通肇事后,行为人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与立即投案均是接受法律追究的表现形式,两者具有内在联系,缺一不可。

所以说,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提供救助是应尽的义务,接受有关机关调查也是必须做的,两者从根本上没有包含关系。不是只要自己尽了救助义务后,被救助的人没怎么样了,自己一走了之就可以没事了。这种情况下仍然会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抵销逃逸情节。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撤案后是否仍然会受到处罚?
  2. 酒驾致死,如何判刑?
  3. 醉酒事故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措施
  4. 交通肇事逃逸罪指的是什么
  5. 车身超长肇事全责吗

海事责任热门知识

  1. 社区矫正对象可以申请社会救助吗
  2. FOB合同与无单放货案例
  3. 海运索赔函范文怎么写
  4. 共同海损构成要件概述
  5. 全国首例海事救助诉讼案审结 常州海事处遭索赔43万
  6. 家庭暴力行为救助实施主体有包括哪些
  7. 船舶污染是如何分类的
海事责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