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相关知识 > 保险代理法律知识

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探讨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9-12

 
3741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巨灾保险作为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保障大灾之后人们生活安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以及保证国家经济建设不受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法治国家的要求,参考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经验,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完备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基础。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使巨灾保险有法可依,更好地开展巨灾保险并依法治理。尽管我国早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开展地震保险、农业保险等巨灾保险业务,但由于缺乏巨灾保险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缺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之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已成为迫切需求。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是我国巨灾保险立法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立法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巨灾保险法律体系的组成,包括立法内容的取舍、立法技术的适用和立法价值的导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根据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和先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和法治状况,建议我国采用专项型立法模式,即针对主要巨灾风险制定专门的法律,如制定《地震保险法》作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法律体系。

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

世界各国的巨灾保险立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专项型立法模式,即针对主要巨灾风险分别制定法律,如日本的《地震保险法》和美国的《洪水保险法》。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以分散主要灾害风险为中心,立法目的明确,立法内容界限清晰,法律内容具体规定,可以通过细腻的立法技术提高立法质量和法律的可操作性。

第二种是综合型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指制定一部统一的涵盖地震、洪水、飓风等多种巨灾风险的法律,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自然灾害保险补偿制度》。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对立法技术要求较高,立法难度较大,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但保障巨灾保险范围广。

第三种是补充型立法模式,指通过修订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中加入巨灾保险的内容,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如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保险法修正案》在《保险法》中加入地震保险的内容,并通过行政条例具体规定地震保险的内容。这种立法模式的特点是立法难度较小,灵活性和适应性强,但立法层次较低,不利于形成制度化。

相关标签: 重要性保险的
延伸阅读
  1.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和保障
  2. 现场看房时需注意的陷阱
  3. 未完合同的公司注销及法律责任承担
  4.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重要性:
  5. 变更判决的合法性与存在理论基础

保险相关知识热门知识

  1. 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意义
  2.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
  3.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性
  4. 刑事辩护证据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5. 扩大总需求
  6. 如何保护电力设施
  7. 保险代理人的定义和分类
保险相关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