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代理人与公诉人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代理人与公诉人的区别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31

 
372729
很多的案件是需要进行审理的以及是需要流程审判的,那么对于案件是有一定的公诉人以及代理人,那么对于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那么接下来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有所一定的了解。

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指代表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或经当事人授权范围内,执行诉讼行为并接受诉讼行为的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代理人主要代表被害人或其家属或自身(如果本身就是法定代理人)争取民事上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被害人的代理人会作为民事代理人出现。

公诉人

公诉人是指不需要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担任。

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委托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4条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具体执行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的规定。

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的区别

诉讼任务不同

刑事辩护承担的是辩护职能,即反驳控方控诉,证明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而代理职责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适用范围不同

刑事辩护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刑事代理适用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和附带民事当事人。

权利内容不同

刑事辩护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法律规定的会见权、通信权、调查取证权等,有些权利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不享有的;刑事代理人享有的权利由被代理人授予,并且不能超过被代理人的权限范围。

产生根据不同

刑事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根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授权或法院的依法指定;刑事代理人参加诉讼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授权。

诉讼地位不同

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辩护而不受被告人约束;代理人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是附属于被代理人的,依据被代理人的意愿进行活动。

权限范围不同

辩护人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需要被告人的授权,授权仅限于使辩护人参与诉讼;代理人是否参与诉讼,以及在何种权限范围内进行活动,都需要授权决定。

活动名义不同

辩护人在调查取证、提交辩护词等活动中使用的是自己的名义;刑事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的是被代理人的名义。

刑事豁免权的特征

刑事豁免权具有以下特征:

职业特权

刑事豁免权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专有权利,其他诉讼主体如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不享有此项权利。刑事豁免权是控辩式诉讼模式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控辩双方权利平衡的重要保障。

程序性权利

刑事豁免权只适用于刑事诉讼及相关程序,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的个人行为和言论不受此特权保护。如果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得知其他案件的相关事实情况,根据刑诉法第47条的规定,律师不得援引该特权而免于作证。同样,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犯有诽谤、伪证、包庇等罪行,也不得因该特权而免于追诉,应按一般主体犯罪的相关规定予以追诉。

不可放弃权

刑事豁免权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或法院的指定产生的,其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刑诉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根本任务。因此,除非当事人同意或法律另有规定,辩护律师不得主动放弃该权利。同时,即使该当事人同意,辩护律师也不得放弃该权利,如果该放弃导致其他当事人的权益受损。

刑事辩护的审判流程

刑事辩护的审判流程如下:

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

律师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时,应制作上述人员名单,注明身份、住址、通讯处等,并说明拟证明的事实,在开庭前提交给人民法院。

出庭通知

律师收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如果因以下情况无法出庭,律师应及时与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收到两个以上开庭通知,只能按时参加其中一个;庭审前发现重大证据线索,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或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出庭。

如果律师在开庭前三日内才收到出庭通知,有权要求法院更改开庭日期。

回避申请

协助被告人提出是否回避的申请。

以上是刑事辩护的审判流程。

辩护人的权利

刑事辩护人享有以下权利:

1. 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辩护人根据自己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进行辩护,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无权干涉。

2. 会见通信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并可以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并可以与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3. 调查取证权。辩护律师经证人或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并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

4. 提出辩护意见权。辩护律师有权在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阶段为委托人提出辩护意见,并且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

5. 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权。在法庭调查阶段,经审判长许可,辩护人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在法庭审理中,辩护人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在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可以就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与控方展开辩论。

6. 提出上诉权。经被告人同意,辩护人可以提出上诉。

7. 要求解除强制措施权。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采取的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

8. 拒绝辩护权。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

诉讼代理人是指代表被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的人,其代理行为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姊妹。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和其他人代理的异同
  2. 探索刑事辩护律师的权益?
  3. 民事和刑事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4. 刑事诉讼代理人可以是朋友吗
  5. 刑事诉讼代理人是否拥有取证权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劳动仲裁的代理人委托问题
  2.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3. 法院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
  4.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5. 可以撤诉又同一天再次起诉吗
  6. 拖欠农民工工资起诉法院的收费标准
  7. 申请先予执行的含义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