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5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规定,公司章程可以对股权转让进行约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违反公司章程约定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存在着争议。《公司法》对于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约定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另有规定”,并未明确规定这种约定产生效力的法理基础。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可以约定程序性规定和股权处分权的规定。初始章程既具有公司自治规范的性质,又具有合同的性质,因此可以对股权转让的程序和股权处分权进行约定。然而,章程修订后除非得到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其约定只具有公司自治规范的性质。对于股权转让的程序,公司章程可以进行约定,但对于股权处分权,除非依法定程序限制或剥夺,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以根据公司法规定自由转让股权。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对于个人股东而言,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时,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股东应当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并且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如果其他股东中超过半数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他们应当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其他规定,则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股权转让的手续包括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及其他文件,修改公司章程,修改股东名册,更换出资证明书,并到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
在股权转让中,转让人与受让人应当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然后转让人在公司中履行程序及实体条件。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无法实现股权转让的风险,对于受让人来说风险很大。通常情况下,受让人需要先支付部分转让款项,如果股权转让无法实现,受让人就要承担追回该款项的风险,包括可能涉及的诉讼和执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