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类型及法律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7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工作不是那么好找,而且好工作更难找;当前很多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就会选择辞职,除了工作不喜欢,更多是工作不够好,员工辞职的现象十分严重。那么员工辞职的形式包括哪些?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一、自请辞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然而,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需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因此,对于自请辞职的员工,用人单位应当审查其是否在法定时间内提出辞职申请,并要求其填写离职申请单。只有经过用人单位同意后,才能进行离职手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员工在任职期间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要在离职时一并结清赔付事项。
二、解雇离职
如果员工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之前,应当事先通知工会解除的理由。因此,建议用人单位在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六种情形下解雇员工时,首先通知工会,并经工会同意后,在单位范围内发布员工奖惩公告。公告生效后,人事部门应制作员工奖惩通知,并向员工本人送达。员工凭该通知办理离职交接手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员工未经任何离职申请不告而别,或者严重违纪违规应予解雇处分而不告而别,或者员工未按规定时间提出离职申请自行不告而别,这些情况下的员工可以被视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在人事部门通知工会并经工会同意后,可以发布员工奖惩公告,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同时,用人单位应在合理期限内催告员工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如果经催告后员工仍未前来办理,视为员工放弃其所有权利。用人单位有权要求赔偿给予损失。
三、符合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离职
如果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用人单位人事部门应在终止情形届满前30日内出具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并向员工本人送达。员工凭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员工因故失踪或死亡,劳动合同终止的离职交接手续由其部门主管凭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办理。
离职交接手续
离职申请经批准(或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生效)后,离职员工应填写离职交接清单,并按照清单内容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完成后,交由人事部门核定后出具离职证明书。在交接内容中,包括原有职务上保管和办理中的账册、文件(包括公司章程、技术资料图样、管理资料、业务资料及其单据等书面和电子文档等)、原领的工卡、工衣、原领的工具、物料、文具、员工手册等。这些物品应交接给公司指定的接替员工或相关部门签收。如果发现物品有损毁或遗失,应进行折价赔偿。
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1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明确赋予了职工辞职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绝对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满足任何实质条件,只需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原劳动部办公厅在《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中也指出,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和条件。超过30日后,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另一方面,根据《劳动法》第102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劳动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原劳动部的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服务期限或保护商业秘密约定,并规定了违约金,虽然劳动者提前30天仍可辞职,但必须按照合同违约金的规定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