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纠纷 > 违法征地法律知识

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5

 
372336
为了生活,我们每天都在辛勤的劳动,但有的时候劳动了不一定会得到相同的回报,这时的我们难免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一不小心就会违反相关法律。违法行为可能也就离我们一步之遥,那究竟违法行为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危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根据其情节严重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又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违法行为的概念与区别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犯罪行为是一定违法的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大多数犯罪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而违法行为则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行为也存在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虽然许多违法行为同时也违反道德,但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违反道德。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不能达到行为人希望通过违法行为获得的法律效果,但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并不都构成违法。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政违法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而狭义的行政违法仅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在此,我们采用狭义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 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只有当组织或个人以行政主体身份或名义出现时,其违法行为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2. 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具有违法性,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侵害了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然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3. 行政违法行为需要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根据法律规定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并被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违宪行为

违宪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在理论上,违反宪法应该是严重的行为。然而,我国宪法对违宪行为的处罚没有具体规定,而一部分违宪行为在民法、刑法等其他法律中有所规定。例如,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和尊严不可侵犯",如果实施非法拘留或辱骂他人,一般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被侵犯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情节恶劣,构成非法拘禁罪或侮辱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

征地拆迁纠纷热门知识

  1. 土地流转补偿标准
  2. 如何维权: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
  3. 无证房的拆迁补偿比有证的低很多,怎么办
  4. 土地开发费用的构成
  5. 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6. 租赁土地代替征收是否合乎法律规定?
  7. 家庭拆迁纠纷怎么解决
征地拆迁纠纷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