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证人的要求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法律知识

作证人的要求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21

 
370733

知情要求

作为诉讼中的证人,适格的条件有四个。首先,证人必须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况。这意味着证人必须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和口腔)感知案件情况,而不是通过听说或间接了解。

表达能力要求

其次,证人必须能够正确表达意志。如果证人在生理或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正确表达意志,那么他们就不能作为证人。证人是向法院陈述自己了解的案件情况的人,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真实、清晰地表达所感知的案件事实。

法律意识要求

第三,证人必须能够正确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

第三人要求

最后,证人必须是诉讼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只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不论国籍、种族、性别、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然而,在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中,担任法官、陪审员、鉴定人、法警、翻译人员或律师的人不能同时充当该案的证人。这是因为这样的角色冲突会妨碍公正原则的实现,也不利于维护诉讼程序的完整性。作为案件的当事人,与案件存在直接的利害冲突,因此也不能作为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证人证言的特点

收集证人证言的过程应遵循“询问证人”的程序。询问证人可以在证人所在单位或住处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供证言,但必须出示相应机关的证明文件。询问证人不得指定其他地点,应当个别进行。证人证言具有以下特点:

客观阐述

首先,证人证言只是对案件相关情况的客观陈述,而不是推测或分析意见。

较客观

其次,证人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其证词相对较为客观。

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影响

第三,证人证言是对感知或传闻情况的反映,因此可能受到证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广泛应用

最后,证人证言的来源和证明的问题范围非常广泛,在刑事诉讼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证据。

延伸阅读
  1. 公司搬迁不去就耗着
  2. 离婚时申请财产保全用花钱吗
  3. 被别人骗去当法人开公司怎么注销
  4. 房产过户后的诉讼时效
  5.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内容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2. 旅行社规章制度范本
  3. 混凝土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4. 商场员工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