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1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的时间。这里的损害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对于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非侵权损害纠纷,请求赔偿损害的诉讼时效应按照“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规定执行,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销售者应作为被告。
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销售者或生产者应作为被告。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服务者应作为被告。如果该损害是由于服务者使用缺陷产品造成的,消费者还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者或生产者作为被告。
如果原销售者、生产者或服务者发生企业分立或合并,消费者可以将变更后承担权利义务的企业作为被告。
如果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经营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将该经营者或营业执照的持有人作为被告。
如果消费者因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可将经营者作为被告。如果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和住址,消费者可将广告发布者作为被告。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前后应注意收存以下证据:
此外,当事人还应提供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和鉴定结论等证据。
当消费者的权益受损时,经营者应承担以下民事责任:
经营者应进行修理、重作或更换商品。
退货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定作物不符合质量标准;二是商品存在欺骗性宣传。在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
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数量不足,消费者可以要求补足。
经营者应退还消费者的货款和服务费。
(1) 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无法采用其他方式补救,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2) 如果经营者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人身自由,经营者应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