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在私募股权基金中的法律风险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8
很多都可以作为标的物进行质押,在很多的基金投资中可以使用股权进行质押。但是我们需要对此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操作。在进行抵押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本文来进行详细的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金份额、股权质押的合同要求
根据《物权法》第226条的规定,进行基金份额、股权质押的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对于基金份额、通过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质押,质权的设立将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完成。对于其他形式的股权质押,质权的设立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完成。
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后的转让限制
一旦基金份额、股权被质押,除非出质人与质权人经协商同意,否则不得进行转让。如果出质人决定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提前清偿债务或将款项提存给质权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照该条规定参照私募基金份额,那么对于采用有限合伙形式的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根据《证券法》第166条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法人才能开立证券账户。然而,合伙企业仍然被视为“其他组织”,因此无法开立证券账户。因此,在私募基金份额质押时,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本不会受理涉及有限合伙企业的此类申请。
其他股权质押的法律地位
根据《物权法》第223条第四款的规定,将股权视为“其他股权”进行质押的情况下,质权的设立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完成。然而,在法律上,这种股权并未获得与普通股权相同的地位和待遇。因此,无论是出质人、质权人还是有限合伙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出质登记时,都有可能遭到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