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合伙纠纷处理的方式有几种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24
与公司和其它企业法人不同,个人合伙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致内乱不断,纷争不止。首先,对合伙事务的管理没有规章可循,合伙人民主协商的时候少,个别合伙人滥用资金优势地位的时候多,时间一长,必然离心离德;其次,合伙财务制度无法可依,记帐凭证有很大地随意性,合伙人监督不及时,一旦发生纠纷,又对记帐凭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事过境迁,记帐的人又如何解释得清楚。最后,个人合伙没有统一的清算程序。合伙纠纷已成为法官最头痛的纠纷之一。而法官在审理个人合伙纠纷案件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更加重了个人合伙纷争,极大影响了社会公正的实现,损害了法院的良好形像。
一、合伙未经清算的受理问题
1.1 受案范围和管辖
根据民诉法第108条规定,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应该受理。具体的事实并非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即使合伙未经清算,也应该受理。在审理此类纠纷时,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当事人有权自行清算;- 委托审计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对财务进行鉴定(适用于财务管理较完善的个人合伙);-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对记账凭证进行质证和审核。如果拒不交出账本以妨碍诉讼,且借此侵占财产,应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察。
二、合伙终止协议与清算
2.1 终止合伙协议的效力
虽然存在终止合伙协议,但未进行清算的情况下,合伙不能终止。对于企业法人,清算是终止的必经程序,未经清算,企业法人不能终止。然而,个人合伙不同,根据《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合伙终止只需要合伙人达成书面协议。当合伙人约定的终止事由出现或合伙人决定终止合伙时,合伙即可终止。
2.2 合伙财产的处理
对于合伙财产的处理,如果有书面协议,可以按照协议处理;如果没有书面协议,且协商不成,那么如果合伙人出资额相等,应考虑多数人意见进行处理;如果合伙人出资额不等,可以按照出资额占全部合伙额较多的合伙人的意见处理,但要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因此,只要当事人就终止合伙达成一致意见,合伙即可终止,清算是下一步的工作。如果部分合伙人在合伙终止后继续以全体合伙人的财产进行经营,其行为后果由他们自行承担,如果造成其他合伙人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2.3 无效合伙的处理
对于无效合伙,只要当事人表达了不再参与合伙的意思表示或其行为已表明不再参与合伙,无论合伙人之间是否达成终止合伙的协议,部分合伙人继续经营的行为后果由其自行承担。有的法院在处理无效合伙纠纷时,将部分合伙人擅自继续非法经营造成他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由原合伙人一起承担连带责任,这种做法是不妥的。根据过错责任原则,退伙人对损害的发生主观上没有任何过错,不应承担责任。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合伙人退伙后,不享有经营收益,也不应承担责任。因此,处理无效合伙的原则可以参照婚姻法上的同居关系处理规则,合则聚,不合则分,甚至可以不经过告知就解除合伙关系。财产的处理原则是共同生活期间积累的财产为共同共有,否则为个人所有。
三、帐目不清的处理
3.1 帐目混乱的问题
由于财务制度混乱,即使通过审计和会计鉴定,仍然无法查明经营期间的支出情况。因此,有的法院以原告举证不能驳回其诉讼请求,导致合伙纠纷解决的最后渠道受阻。实践中,有的合伙人变卖合伙财产后又设置障碍使得帐目无法查清,以达到永久占有的目的。
3.2 帐目分块处理
为了解决帐目混乱的问题,可以将合伙帐目分块处理。具体而言,可以将帐目分为投入、营业支出、营业收入和负债四部分。对于后三部分不确定的情况,可以先将第一部分的财产折价、变卖或拍卖,然后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对于后两部分不确定的情况,可以将第一部分的财产用于清偿债务。如果对于清偿债务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先分割第一部分的财产,按照出资比例或约定比例清偿债务,对外负连带清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