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7
导读:所谓婚内离婚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解除婚姻关系为基本目的,并就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达成的协议。目前,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此类 协议的效力未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类协议的效力认定亦颇多争议。
基本案情
2006年5月,吴某与章某欲协议离婚,遂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书,其中约定:孩子归女方章某抚养,吴某每月支付抚养费人民币1000元,现住商品房一套归章某所有。签订该协议后,双方因故未能办理离婚登记。2008年4月,章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要求按照诉前签订的离婚协议判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
案例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男女双方离婚诉讼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否有效?根据法律专业观点,婚内离婚协议是以双方协议离婚为前提,一方或者双方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可能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作出有条件的让步。然而,在双方未能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离婚的情况下,该协议没有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均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因此,其中关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的约定,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直接依据。
婚内离婚协议的特征
婚内离婚协议具有以下特征:1. 复合性: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复合的,涉及夫妻身份关系的解除、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既包括人身关系,也包括财产关系。2. 生效条件的特别性:一般情况下,民事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可生效,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拘束力。然而,婚内离婚协议的生效条件有特别之处。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协议离婚除双方具有离婚合意之外,还必须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或者由人民法院以民事调解书的形式赋予其效力,否则即使当事人具有离婚的合意,也不发生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后果。3. 婚姻关系解除效力的前置性:解除婚姻关系是离婚协议的基础目的,其他内容具有附随性。在婚姻关系未解除的情况下,附随内容不生效力。因此,在离婚协议中,解除婚姻关系部分未生效之前,分割财产和子女抚养部分也是不生效的。
关于财产分割的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案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分割的内容可以视为双方对夫妻财产的约定,基于此,法院可以根据该约定作出分割财产的判决。然而,筆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妥当。夫妻的婚内财产约定与离婚协议中分割财产的约定是有区别的。婚内财产约定是指男女双方就婚前或者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作出的约定,而分割财产的约定是针对已经取得的现存财产的处置。因此,两者并不能等同。最终,法院经审理,未对章某基于诉前离婚协议的主张予以支持,并依法判决孩子归章某直接抚养,吴某每月支付抚养费600元,商品房归章某所有,由章某给予吴某20万元人民币作为补偿。后双方服判,没有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