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的审查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民事证据的审查内容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25

 
365572
证据一般是用于某项事情的一项证明文件。一般的证明有证人,证言,书面文件或者其他的方式。证据基本运用运用于民事纠纷案件刑事案件等。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民事证据审查的内容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要求证据的形式以及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不能作为诉讼证据采纳。具体需要审查的内容包括:

1、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备法定形式,手续是否完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种。任何一种证据都必须具备上述不同类型之一,否则不可能成为诉讼证据。此外,法律还对各种证据应具备的手续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对于用来作证据的合同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名或盖章;物证必须是原物等。手续不齐全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

2、对证据的来源进行审查,即对当事人和证人提供的证据,应从提供的目的、证人和当事人的关系、证人的生理条件、文化水平、证据获得的途径进行审查。

审查提供证据的目的:当事人自己提供的证据,一般目的比较明确,往往具有一定倾向性;证人,如果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其证据的可靠性也相对小些。需要检查相关人员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提供虚假的证据。

审查有关人员是否在生理上、心理上、认识上、表达上等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例如,证人因年幼无知,或因生理缺陷等而在感知上、记忆上、表达上产生差错,或者因知识水平所限,对发生的案件事实不能正确理解,因此提供的证言与事实不符。

对证人获得证据的途径进行审查。审查证人对证据是直接感知的、还是间接感知的,或者道听途说的,途径不同,可靠性也各有差异。直接感知的可靠性大于间接感知,间接感知的又高于道听途说。

3、审查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合法。民事诉讼法对各种证据的收集、调取都规定了具体的程序。证据的收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直接决定着证据内容的真实性和证据的可采性,因而在审查证据的合法性时,应着重查明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合法、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科学。例如,证人是否是在外力威胁、利诱下提供的证据;诉讼代理人、审判人员调查取证是否符合两人的法定要求,摘抄文件有无断章取义的现象等。

二、审查证据的客观性,即内容是否真实

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就是要查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或所证明的内容是否与待证案件事实情况相一致。主要审查证据所反映的事实情况是否合情合理,证据所表明的事物联系是否顺理成章,而重点是查找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有似事而非、模棱两可等不确定现象。

例如,证明条上的“贷款”误写成了“货款”,当事人以此证据证明贷款的事实,不能得到采信,原因是“贷款”和“货款”内容相矛盾,反映的客观事实不一致。

三、审查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各个证据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因此,审查判断证据的关联性也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1、审查判断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既有因果联系,也有内部和外部联系,还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等,这就要求在审查时,要用全面观点、联系观点去分析,不能片面的、孤立去看审查判断证据,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例如,法医鉴定结论报告书这一证据,与人身损害的事实关系,就是存在必然的联系,鉴定结论反映的内容,如果与损害的事实相一致,这一证据就得到采信,否则就不能采信。

2、审查判断各个证据之间有无联系。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证明同一事实情况的所有证据也是相互联系的。审查判断证据之间有无联系,就要把一个证据同其他证据加以对照、印证,进行综合,如果所有证据协调一致指向了同一事实,可以认定该证据为真。否则,就不能认定为真。例如通过分析当事人的陈述之间,当事人陈述和证人证言之间,不同证人证言之间,有无矛盾之处,如果没有矛盾,说明陈述或证言是真实的,否则,就不是真实的。

延伸阅读
  1. 继承纠纷案件庭审要领
  2. 民事诉讼二审审查原则有哪些
  3.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内容
  4. 离婚申请财产保全多久生效
  5. 离婚案怎样申请财产保全呢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网上税务举报的证据类型
  2. 伪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3. 审查起诉阶段的期限及程序
  4. 诉讼费用及其构成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6. 先予执行的操作流程
  7. 向法院提起财产保全需要多久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