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中终止调查和不予处罚的区别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2-24
不予处罚的适用范围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况下不予行政处罚:A.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C.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D.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案件终止调查的法律依据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三十三条,经过调查,以下情况下可以终止调查:1. 没有违法事实;2. 违法行为已过追究时效;3. 违法嫌疑人死亡;4. 其他需要终止调查的情形。在终止调查时,如果违法嫌疑人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应立即解除该措施。
刑诉规定
定案依据
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然而,如果发现裁判文书或裁决文书认定的事实存在重大问题,应中止诉讼,并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后恢复诉讼。
中止诉讼的情形
在诉讼过程中,以下情况之一发生时,可以中止诉讼:1. 原告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2. 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5. 案件涉及法律使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确认;6. 案件的审判需要以相关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7.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一旦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诉讼将恢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