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域管辖原则及例外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管辖 > 民事地域管辖法律知识

普通地域管辖原则及例外规定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2-27

 
36243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区域与区域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也有着区分的,对此很多人在一些办事过程中,不知道该到那个区域去进行相应的了解,咨询等。对于普通地域管辖的原则是什么,普通地域管辖原则的例外,相信更多人也不了解,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普通地域管辖的原则是什么,普通地域管辖原则的例外。

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根据当事人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的一种管辖。根据我国的通行做法,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打民事官司应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去起诉。

被告所在地的确定

对于个人被告来说,被告所在地是指其住所地,即户籍所在地。如果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被告来说,被告所在地是指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主要营业地。对于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或合伙型联营体,由注册地法院管辖;如果没有注册地,且几个被告不在同一辖区,几个被告住所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

普通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

尽管“原告就被告”是我国普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按照这一原则确定案件管辖可能不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或者影响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因此,确立了普通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普通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不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如果被告在国外,原告可以向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如果被提起诉讼的人下落不明或已被宣告失踪,难以确定其所在地,为保护原告的人身权益,法律规定由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 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被劳动教养的人在被劳动教养期间,集中住在劳动教养地,而劳动教养地既不是被告所在地,也不是被告的经常居住地,因而该地法院对涉及被告身份关系的诉讼无司法管辖权。为方便被告应诉,并保护原告的人身权益,法律规定由原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

4. 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被监禁的人在被监禁期间因丧失自由,无权在其住所地。为方便原告起诉,并保护原告的人身权益,法律规定由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管辖权异议提出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时,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如果异议成立,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如果异议不成立,裁定驳回。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是本案的被告;
  2. 必须在法定的答辩期间内提出,即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审议。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符合上述条件后,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对当事人的异议未经审查或审查后尚未作出决定的,不得进入对该案的实体审理。经过审查,当事人对管辖权的异议成立,受诉法院应当作出书面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裁定予以驳回。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受诉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在十日内有权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在二审法院确定该案的管辖权以后,就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参加诉讼。

《民事诉讼法》对基本规则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此外,《民事诉讼法》还对其他类型的案件管辖做出了具体规定:

另外,当事人在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同时,如果有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法侵权管辖
  2.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
  3. 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4. 离婚需要在结婚登记地办理吗
  5. 涉外离婚的管辖原则

民事诉讼管辖热门知识

  1. 专属管辖超过级别的处理方法
  2. 移送管辖:法院间案件的转移
  3. 非涉外诉讼中的协议管辖条件
  4. 指定管辖决定书的撰写方式
  5. 一般地域管辖适用于一般行政案件
  6. 原告:****船行。
  7. 指定管辖的裁定书送达程序
民事诉讼管辖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