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组织的定义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组织的定义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15

 
360864
当前社会中,我国强化法治反恐,已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立法,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那么,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组织是几人以上?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恐怖组织是指由三人以上组成的犯罪组织。该法明确规定,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而恐怖活动人员则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以及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恐怖事件则被定义为正在发生或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

恐怖主义的定义和行为

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第三条,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恐怖活动则被定义为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一系列行为:

  1. 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
  2. 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
  3.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4. 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
  5. 其他恐怖活动。

反恐怖主义法的特点

反恐怖主义法具有以下特点:

1. 反恐和保障人权相平衡

反恐怖主义法律坚持反恐和保障人权的相平衡原则。根据《国家安全法》第七条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反恐怖主义法》第六条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该法还强调禁止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并规定在处置恐怖事件时应优先保护受到威胁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预防和打击相结合

反恐怖主义法律坚持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原则。恐怖主义行为一旦发生,将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预防恐怖主义至关重要。我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不仅对打击恐怖主义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强调了预防性反恐。《国家安全法》规定了风险预防、评估和预警,而《反恐怖主义法》则详细规定了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

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反恐怖主义法律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我国依法严厉打击和孤立暴力极端主义恐怖分子,同时对于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的人员,采取帮教和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处理。

4. 稳定、安全与发展相融合

反恐怖主义法律坚持稳定、安全与发展相融合的原则。恐怖主义带来恐惧、动荡、贫穷和死亡,稳定和发展无法在其笼罩下实现。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立法强调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反恐怖主义立法注重稳定和安全,同时注重发展和繁荣。

犯罪热门知识

  1.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概念及区别
  2. 犯罪未遂的定义和分类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意见
  4. 犯罪中止的法律效力
  5. 医疗事故罪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进路径
  6. 犯罪构成与违法性质之辨析
  7. 套现从犯量刑多久结案的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