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回避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回避法律知识

被害人的回避权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2-23

 
360745
如果审判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是不能参与到法庭的审判的,应当自行回避,如果没有自行回避的,有权申请回避的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回避的。被害人是遭遇犯罪行为侵害的人,那么,被害人有申请回避权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参与诉讼的各方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发现负责本案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翻译人员、鉴定人员、书记员存在应当回避的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时,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申请上述六种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

回避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的条件包括: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近亲属。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

主要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或者他们的近亲属与本案处理结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也可能影响案件客观公正地审理。因此,他们应当回避,不再参与案件的处理。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由于他们在案件中曾有过这样的身份,执行过或履行过一定的任务或义务,因而可能对整个案件或案件的某个事实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再以办案人员的身份处理该案件,就有可能会影响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和公正处理,因此也应当回避。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所谓其他关系,是指近亲属关系和利害关系以外的某种关系,如交往密切的上下级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因此,曾是原合议庭成员的,在案件重新审理时,也应自行回避。

(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也必须回避。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提出申请回避。如果申请回避被驳回,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还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延伸阅读
  1. 公诉与自诉的区别
  2. 二审刑事辩护词:被害人存在过错
  3. 公诉案件中的诉讼代理
  4. 抗诉主体及申请抗诉的主体
  5. 酒后打架过失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2. 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3. 回避的提出
  4. 如何做婚内财产保全申请
  5. 怎么申请婚内财产保全
  6. 离婚做财产保全,可以保多久
  7. 离婚案件可以保全对方财产吗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