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寻死是否有赔偿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责任法律知识

撞车寻死是否有赔偿权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25

 
359803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是十常八九的,有不如意的事情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而有些人想不开的时候,就会自寻短见,想着一死了之,那么撞车寻死有没有经济赔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故意撞向车辆企图自杀时,将不能获得赔偿,反而需要对另一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根据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如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然而,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就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根据第二十二条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将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 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 被保险机动车在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 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如果发生上述情形之一,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导致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1、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

行为人通过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希望自杀者死亡,但为了逃避罪责,行为人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在刑法上,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关键是要确定行为人是否真的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是否足以在特定环境下导致他人实施自杀行为,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认定构成本罪。

2、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如果行为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然而,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积极,作用不大,并且主观上出于善意,此时可以不以犯罪论处。然而,对于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的情况,由于自杀者受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不仅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1. 车辆超高保险公司拒赔合理吗?
  2. 车撞车保险赔偿标准
  3. 车辆被撞,对方全责,保险公司不赔偿的解决办法
  4. 撞车包庇罪的刑事责任
  5. 不具备上路行驶资格的情形不赔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2. 保全财产费用的收费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3. 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4. 纪检委立案后的处理程序
  5.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6.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举证要求
  7. 回避的提出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