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2-23
根据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法律规定,发包方应具备独立财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发包方可以是法人单位、其他组织、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联营体等。
承包方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也就是说,承包方必须具备营业执照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相应资质等级。根据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筑业企业必须满足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通过审查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然后在所获得的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进行施工总承包或对主体工程进行施工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自行施工全部工程,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或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按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自行施工全部工程,也可以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此外,根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也不得非法扣压、没收该证书。
如果建设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或下属机构签订的建筑承包合同产生纠纷,应以该建设单位为诉讼主体进行起诉或应诉。
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工程处、工区、项目经理部、建筑队等)签订的建筑承包合同产生纠纷,一般以该分支机构作为诉讼主体。如果该分支机构没有独立的财产,应追加该建筑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如果建筑承包合同是以借用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他人名义签订的,涉诉后,借用人和出借人应作为共同诉讼人进行起诉或应诉。
如果共同承包或联合承包的建筑工程项目产生纠纷,应以共同承包人为共同诉讼人进行起诉或应诉。如果共同承包人组成联营体并具备法人资格,应以该联营体为诉讼主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合作建设工程并对合作建设工程享有共同权益,其中一方与工程的承包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产生纠纷,其他合作建设方应列为共同原告或被告。
如果实行总分包办法的建筑工程产生分包工程纠纷,总承包人和分包人应作为共同诉讼人进行起诉或应诉。如果分包人起诉总承包人,则以分包合同主体作为诉讼主体,是否将建设单位列为第三人,视具体案情而定。
如果涉及个体建筑队或个人合伙建筑队签订的建筑承包合同产生纠纷,一般应以个体建筑队或个人合伙建筑队为诉讼主体。
如果挂靠经营关系的建筑施工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或被挂靠单位的名义签订的承包合同产生纠纷,一般应以挂靠经营者和被挂靠单位为共同诉讼人进行起诉或应诉。根据最高法院《民诉法意见》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在诉讼中,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如果施工人挂靠其他建筑施工企业,并以被挂靠施工企业名义签订建设工程合同,而被挂靠建筑施工企业不愿起诉,施工人可作为原告起诉,不必将被挂靠建筑施工企业列为共同原告。
如果发包人起诉因转包产生的合同纠纷,应将转包人和被转包人列为共同被告。如果因转包合同产生纠纷,以转包人和被转包人为诉讼主体,建设单位列为第三人。如果存在多层次转包,除诉讼当事人外,应将其他各方列为第三人。
如果以筹建或临时机构的名义发包工程,涉诉后,如果该单位已经合法批准成立,应由该单位作为诉讼主体进行起诉或应诉。如果该单位仅是临时性的机构,尚未办理正式审批手续,或该临时机构被撤销,由成立或开办该单位的组织进行起诉或应诉。
如果实行承包经营的施工企业产生纠纷,如果该企业是法人组织,则由该企业作为诉讼主体进行起诉或应诉。如果该企业不是法人组织,则列发包人和承包企业为共同当事人参加诉讼。
如果因拖欠工程款引起的纠纷,承包人将承包的建设工程合同转包给实际承包人并由实际承包人起诉承包人,可不将发包人列为案件的当事人。如果承包人提出将发包人列为第三人,并对其主张权利而发包人对承包人又负有义务的,可将发包人列为第三人,当事人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转包经发包人同意,即属于合同转让,应直接列发包人为被告。
如果因工程质量引起的纠纷,发包人只起诉承包人,在审理中查明有转包的情况,应追加实际施工人为被告,实际施工人与承包人对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