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3-15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形式有哪些
在实践中,遗赠扶养协议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口头形式以及书面形式两种,然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该协议是各方当事人基于真实意愿的表达,并严格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那么,这份遗赠扶养协议便能够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书面形式因其便于保管及查阅,通常被视为更为适宜的选择。
关于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遗赠扶养协议是一种双方共同参与的法律行为,而遗赠则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赠与;其次,遗赠扶养协议既包括了在当事人去世后才开始生效的条款,也包含了在当事人生前即已生效的条款,而遗赠则完全属于在当事人离世之后才会发生效力的行为。
遗赠,是指人们通过遗嘱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在身后赠予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之外的个人或组织的一种法律制度。
而遗赠扶养协议,则是指公民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的一份协议,其中明确约定了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所应承担的对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在履行上述义务之后获得遗赠财产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二、被执行人扶养人包括法人吗
当涉及到被执行人的抚养人时,我们通常并未将法人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抚养,通常情况下是发生在家庭内部关系里,其中亲属间在经济上及生活方面彼此依靠以及互相提供协助,进而形成了法律层面的关系。
被执行人的抚养人往往指的是那些他们负有正式赡养责任的直系亲属,比如他们的配偶、儿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等。
法人,作为法律所赋予人格地位的"人",并不具备自然人之间因亲属关系而产生的抚养需求与义务。
三、对于遗赠扶养协议必须公证吗
关于遗赠扶养协议是否必须进行公证这一问题,实际上并没有硬性规定。
鉴于遗赠扶养协议属于一类契约行为,无需经过公证即可产生法律效力。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决定是否选择进行公证。
若需办理遗赠扶养协议公证手续,则请参照以下步骤及所需提交的相关资料:
1.主事人身份证件、户口簿原件;如扶养责任方为组织机构,须提供相应的资质证书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代理商在此场合,亦须出具符合要求的授权委托书。
2.由当地居民(村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协助出具的遗赠人家庭成员状况证明。
3.同样由上述机构或单位出具的扶养人经济状况与家庭成员状况证明。
4.遗赠财产清单及其所有权证明文件。
5.若扶养人已婚,还需提交其配偶对订立遗赠扶养协议表示同意的书面声明。
6.最后,自然就是遗赠扶养协议文本了。
以上是关于遗赠扶养协议的形式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手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